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为什么古代没有普及大棚种植?
人气:161发布日期:2024-07-07 00:22:21

  是因为技术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这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古代没有薄膜、玻璃,没有化肥,啥都缺,当然种不起来了。

  成本问题。古代其实有大棚或者说是暖房,但一直只是作为上层阶级用来培育花卉用,基本没有用来大批量种植蔬菜的——主要原因就是太贵了。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好的塑料作为主要建材,你可以想象一下用砖头围住几亩地然后天天烧柴取暖,哪怕是现代也是极为奢侈的手段,更何况古代呢?

  这个问题比较麻烦,是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大棚需要PE胶膜俗称塑料布,这玩意儿是需要专业化工工厂才能生产的。你所说的古代我不知道是指什么时间段,如果是秦汉时期的话我估计当时是没有这个工业能力的

  人类发现这些现代新型化工材料没多少年,你说古代人为啥不用大棚种植?

  个人认为是技术原因,古代没有做塑料薄膜的技术,

  大棚乱了四季,进入冬季大棚的管理尤其重要,大棚管理者更是需要根据外界气候的变化不断调节大棚的环境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说到温室大棚,它是起始于七十年代初,在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后,温室大棚逐渐的被推广开来,大棚的兴起受到了许多农民的重视,农闲农忙,让农村无就业的闲散劳动力找到了“消化”的出路,尤其是北方农村历来有“猫冬”的习惯,搞起了塑料大棚,大人小孩都有活干,而且投入的劳动力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变少,大棚种植从业者越来越少,但是市场上的蔬菜却好像越累越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大棚现在可以自己运行了,当然,家里人口比较多的人觉得大鹏自动运行就是智商税,自己就能干的活花钱装设备干啥?

  我们来算一笔账,根据我了解到的大棚种植经验来说,一个大棚500平方米的话,一家种植两个棚,大概1-2年能够回本,第二年的投资相对就少了许多,只需要投资些种子,肥料,和人工就行,这一年的收入也会达到纯收入10万元以上,但是这需要一个大棚最少一个有经验的人来看管,而且几乎每天在大棚里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

  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就是,可以让一个人管理10个以上的大棚,有的人觉得不可能,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冬天升降棉被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最原始的手摇棉被就不说了,费时费力,电动不能自动运行的大棚,每次升降棉被都需要有人来看管,如果关闭不及时棉被翻到棚背面,经济损失先不说,几百斤重的棉被从3米高的地方翻落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自动卷膜器可以实现所有的大棚自动卷被工作,同时有限位器,到安全位置就自动停止运行。一个棉被一天省30分钟时间,10个棉被一天就能省300分钟的时间,一个月就可以省9000分粥的时间,这样的设备难道不香吗?

  总的来说,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种植大棚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小银行”,确实是一条有利于农民快速致富的门路。而且家家都可以。

返回新闻中心
Copyright©2019 无锡智勇农用大棚管厂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3025421号-1